您的位置: 凯发网站 >> 业务信息 >> 平安常德 >> 专项工作 >> 详细内容

以“三抓”促“三新”构建社区矫正工作新格局

来源:市委政法委 发布时间:2017-04-26 08:23:36 【字体: 】

近年来,根据省、市社区矫正工作要求,武陵区结合工作实际,在确保监管安全的前提下,抓建设、抓规范、抓创新,构建了社区矫正工作新格局,推动了社区矫正工作新发展,努力实现了“两个零”,即社区服刑人员零脱管、社区矫正零责任事故的工作目标。

       一、抓建设,完善社区矫正新平台

       一是建好社矫中心。2015年,武陵区以社区矫正中心建设列入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为契机,通过改扩建的形式,将市人大旁原区人社局办公楼一楼总面积为400平方米的大厅改建成集监督管理、教育帮扶和综合办公为一体的社区矫正工作平台,2016年3月正式启用,形成了以武陵区社区矫正中心集中教育矫正和各司法所分散教育矫正相互结合的工作体系。二是完善硬件建设。2016年初完成了社区矫正中心室内外装修和所有办公用品、设施的安装调试。后来根据实际需要,武陵区又投入近十万元高标准建成了心理咨询室、沙盘游戏室、音乐放松室等,全面建成了高规格的武陵区社区矫正中心。三是强化工作保障。2016年3月底,市、区两级编办正式下文批准武陵区司法局社区矫正股升格为副科级社区矫正工作局,并于今年三月初明确了社区矫正工作局局长人选;社区矫正工作局挂牌后,区委、区政府同意以购买服务方式聘请5名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保证了社区矫正工作力量,同时,区财政将社区矫正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抓规范,建立社区矫正新格局

       一是构筑网格管理格局。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借助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三级综治中心的契机,将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报到、教育学习、公益劳动及走访调查纳入综治管理平台,在司法所指导下,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学习、公益劳动、日常走访分散到每个社区,由社区综治主任和网格员共同完成,并建立综治中心网络平台社区矫正模块,网格员将工作开展情况录入系统,完成情况纳入村(社区)及网格员的绩效考评,综治网格管理格局的形成解决了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力量薄弱的问题,使以前一直难以落实的“两个八小时”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完善部门联动机制。为加强社区矫正各责任部门之间的协作,提升社会管理能力,区委政法委制作并下发了《武陵区社区矫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公、检、法、司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职责分工进行了明确,强化了政法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联动协作,明确了关于社区服刑人员违反相关规定给予治安处罚以及收监执行的相关职责和程序,并定期召集公、检、法、司四部门与社区矫正工作局举办联席会议,保障了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运行。三是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制定了武陵区社区矫正中心窗口工作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社区矫正工作日常事务管理、应急事件处置、工作岗位职责、绩效考评、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提高了办事效率。另外,还编发了《武陵区社区矫正工作手册》,内容包括工作职责、工作制度、档案管理、文书表格、法律法规摘要等,做到有章可循、规范统一。

       三、抓创新,实现社区矫正新突破

       一是创新监管模式。过去由于场地和工作力量的限制,社区矫正工作主要精力放在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控上,随着社区矫正中心的启用和心理咨询室的建成,及时转变工作观念,以人为本,在“管”的前提下,还注重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矫”,聘请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师在矫正中心坐班,为每名入矫的社区服刑人员建立心理档案,对心理有问题的服刑人员进行跟踪干预和治疗,通过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疏导、困难帮扶、培训教育等措施,促进社区服刑人员摆正心态,自觉遵守矫正管理规定,收到了较好成效。二是创新考核模式。重新修订了《乡镇(街道)司法所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制作了专门的考核台账,对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督导检查,纳入年度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同时,为防止以权谋私、暗箱操作,建立了廉政纪律台帐,严格禁止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接受犯罪嫌疑人(罪犯)及其亲属的钱物和吃请,一经发现,严肃查处。三是创新帮扶模式。2013年,武陵区率先成立了全省首家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志愿者协会,几年来,以武陵区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协会为平台,推进了社区矫正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走访慰问重点矫正对象,对其进行教育和帮助,鼓励他们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从内心接受社区矫正。同时对家庭困难的对象,通过民政等渠道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并在节日期间为他们送去了慰问品,巩固社区矫正工作成果。

(武陵区司法局)

分享到: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