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凯发网站 >> 业务信息 >> 维护稳定 >> 详细内容

【今天我当班】戒毒警察 :以心换心浪子回头

来源:市委政法委 发布时间:2019-03-06 16:38:28 【字体: 】

在常德市强制戒毒所里,有一家神秘的特殊人群涉毒人员收治中心,收治的都是患有肺结核、艾滋病或癌症等重症吸毒人员,或者看守所、戒毒所无法收押的负案吸毒人员。戒毒民警不惧风险,每天监督他们吃药,设法为他们联系医院治疗,甚至与他们一起过年。

监督吸毒人员服药

2月22日上午8时30分,46岁的收治中心主任莫洪斌已经到岗,跟前一天值班的民警雷雨交接班。得知没有重点病员发病等异常情况,莫洪斌悬着的心放下了。

莫洪斌介绍,目前,中心收治有51名戒毒人员,多时达100余人,收治的都是重症病人。尽管市五医院一个分院在此驻点,但医疗水平和设备不足时,民警还要设法联系上级医院看守治疗。收治的负案人员不少,“吸毒人员为筹集毒资容易发生盗窃、抢劫。收押了他们,高峰期时全市一天要少发生400起案件。”

“对他们的治疗、救助和教化,都要在这个场所里完成。”在从警25年的莫洪斌看来,中心的工作压力、安全隐患比一般戒毒所大得多。

值班第一件事是点名发药。莫洪斌和同事、医护人员一起首先来到2楼常规病区。住这个区的,大多是患有高血压、癌症、糖尿病、心脏病、为逃避打击吞食异物等患有非传染疾病的戒毒人员。

护士蒋亚玲监测打针,医生周焕观察病情。盯着戒毒人员排队服完各自的药物,莫洪斌嘱咐3个糖尿病戒毒人员,少吃荤菜和主食,多吃素菜,“不监督着他们,病情反复了,得天天惦记着”。

患有前列腺癌的姚某血压飙升,莫洪斌决定给姚某再增加两次血压监测。这一过程持续了四五十分钟,巡查完病情更复杂的艾滋病、结核病戒毒人员区,莫洪斌和同事将13名结核病戒毒人员放出来,把紫外线消毒灯推进号房进行消毒。

戴口罩为结核病人发饭

时间到了10时。莫洪斌为患有艾滋病的戒毒人员姚某解除收治,社区、办案单位和家属正等在门口。此前,这名戒毒人员曾因警方侦查延期,情绪暴躁。

直到前不久,莫洪斌告诉他一条新闻,最近国内有教授在艾滋病治疗上取得突破,姚某一反常态,反复询问是不是真的,“从那以后,他心情很好”。

到了发午饭时间,莫洪斌戴上隔离口罩,进入肺结核病区发饭。其他人都被他要求站得远远的,“很危险,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传染上了”。

强戒所的伙食不错,每人月伙食标准700元,病号单独开餐。离开时,大部分人都会胖二三十斤,“最多的胖了50斤”。

12时,戒毒人员午休,干警们继续观察监控。患有精神病、艾滋病的戒毒人员刘某,定时在独居的号房高歌,莫洪斌有些无奈:“我们请康复医院专家来看过,他现在稍微好些了。”

“戒毒人员中的老大”

下午2时许,干警们开始巡查。5时,警方又送来两名残疾戒毒人员,一个吸毒,一个涉嫌贩卖毒品,其中杜某云已多次“进宫”,莫洪斌多叮嘱了几句,“两个人态度都很好,表示保证听干警的招呼,遵守规定,争取早点出去”。

换衣、安检、体检。把两人安顿下来,就到了晚饭时间,莫洪斌和医护人员一起吃了变凉的食堂饭菜。再次组织点名、发药,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戒毒人员也挨个再测量一次。

如果无法医治,医院会第一时间联系专家,进行微创手术。去年,收治中心为戒毒人员结算的医疗费用达到200万元。

晚上8时后的每个小时,莫洪斌和同事胡光中都要轮流巡查一次占地20亩左右的院子。刚进所时,大多数戒毒人员都很不配合,此前曾发生过艾滋病人挟持干警的事件。

破铁丝、碎瓷片都有可能被戒毒人员拿来当自残“越狱”或者闹事斗殴的武器。“你永远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防不胜防。”

在他看来,戒毒警察是一个少有人关注的群体。面对的是一群处于最底层、被社会亲人排斥抛弃的一群人,工作难度不小。“人是最难管的,要以心换心,得把心思花在他们身上。”

莫洪斌及同事们甚至和戒毒人员一起过年。时间一长,干警们和戒毒人员形成了一种默契。在戒毒人员中,莫洪斌多了个外号——“老大”,22间号房也如他所愿保持安宁。

晚上10时,姚某的血压降下来了,莫洪斌松了一口气,督促同事看好监控。这一天,同样是糖尿病人的莫洪斌,唯一的喘息时间,是在晚饭后,妻子见缝插针打进来一个电话,“没说几句就挂了,就聊了聊快回学校的儿子,叮嘱我记得吃药”。

凌晨3时,莫洪斌终于躺下休息了。3个小时后,他又将起床打扫卫生,与值班民警换班。

                                                                                                                                                              (转自《法制周报》 记者 陈思)

分享到: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