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凯发网站 >> 业务信息 >> 学习园地 >> 工作交流 >> 详细内容

用心打造一方“无毒”净土

来源:市委政法委 发布时间:2018-12-06 15:16:08 【字体: 】

——市强戒所示范推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

 

毒品问题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社会问题。杜绝毒品,减少毒害既是全国人民的期望,更是禁吸戒毒部门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常德市强戒所以鼎城区灌溪镇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武陵区芷兰街道沙河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和武陵区聚宝戒毒康复服务中心为示范引领,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党政主责、司法助力、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机制,全面推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良性发展,国家禁毒办副主任向卫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禁毒委主任黄关春,省委常委、副省长谢建辉等领导先后到沙河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视察指导,2017年3月全省禁毒工作现场会在常德召开,沙河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作为会议参观点向与会代表现场介绍经验。在沙河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的示范带动下,武陵区禁毒工作得到了扎实推进,2017年11月,武陵区人民政府区长廖可元作为全国2000多个区县唯一代表在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2017年武陵区禁毒委荣获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示范单位。

热心谋划,示范推进社区戒毒(康复)模式

相对于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起步较晚,体制机制不完善,针对乡镇(街道)社区戒毒(康复)管控能力不足,专业水平不高,经费保障缺位,造成大量吸毒人员流散在社会面,多数处于漏管脱管状态,社区戒毒(康复)措施有名无实的现状,市强戒所积极履行《禁毒法》赋予司法行政指导社区戒毒(康复)的工作职能,主动“揽政”,在做大做强主业的同时,积极指导和协助地方政府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从人员、经费、技术上予以支持,推动地方政府回归事权主体,有效地破解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面临的发展瓶颈,为湖南乃至全国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提供了典型样本。

主动“揽政”,专业支持。将强戒场所的专业技术和智力资源引入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积极协助武陵区、鼎城区禁毒办培训禁毒业务骨干和毒品预防教育师资力量,参与地方禁吸戒毒工作决策部署。驻站民警以工作站为平台每半年主持召开一次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联席会,定期举办禁毒骨干业务培训,为推进乡镇、街道全面建站提供了专业保障,发挥了示范作用。为进一步规范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流程,市强戒所还协助武陵区禁毒办制定了《武陵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建设规范》,指导工作站自编和印制了2000余份《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手册》,为乡镇村居、街道社区、辖区学校、企事业单位普及禁吸戒毒专业知识提供了范本。

聚焦“热点”,宣传造势 。把社区、乡村、学校、驾校、车站、广场、快递物流公司、酒店、娱乐场所作为禁毒定点宣传教育阵地,积极承办大型活动,灵活开展禁毒宣讲,共筑禁毒防线。近年来,三个工作站积极承办了常德市“影动沅澧·禁毒乡村行”、湖南省“蓝结行动第六季——禁毒志愿者三湘行”、 湖南省“健康人生,绿色无毒”暨“无毒驾驶万里行”启动仪式、常德市社科普及宣传月、常德市万人健步行等大型禁毒主题宣传活动,不断扩大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参与地方禁毒工作的影响力。

借台“唱戏”,善于推介。紧紧抓住“6.26”国际禁毒日、春运、国庆安保、乡镇赶集等时间节点,在人流密集的沿江风光带、汽车总站、火车站、轮渡码头、乡镇圩场等地开展大规模禁毒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戒毒典型宣传资源,以武陵区聚宝戒毒康复服务中心、沙河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灌溪镇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为主体,组建阳光妈妈禁毒联盟舞蹈队,联合一中医院、五医院等单位,深入到强戒所、乡镇、街道、社区开展禁毒宣传文艺演出活动。

市强戒所还充分借力媒体宣传平台和人大代表议案大力宣传开展禁吸戒毒工作的新动态,展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新风采。三年来,累计在新华网、中国网、中国禁毒网、红网、新浪网、搜狐网、法制日报、中国禁毒报、湖南日报、常德日报、常德晚报、湖南卫视、湖南经视、常德电视台等国家、省、市主流媒体发表新闻、消息、通讯稿100余篇,湖南经视、长沙政法频道、常德电视台还以专栏形式对武陵区聚宝戒毒康复服务中心进行了报道。针对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实践中面临的机制不健全、保障不到位等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武陵区芷兰街道沙河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负责人胡小明还分别提交了《关于构建大戒毒工作体系的建议》《关于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戒毒康复工作的建议》《关于构建地方主导司法助力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体系的建议》等人大代表议案,促成省司法厅、民政厅、戒毒管理局等政府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保障机制,有力推进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全面开展。

突出“重点”,形成示范。 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在全市探索社区戒毒(康复)“农村乡镇工作站、城市街道工作站、政府 社会力量工作站”三种模式的示范站点建设,推行“三站一体运行、服务功能互补、职能整体联动”的驻站指导机制,联合打造没有围墙的戒毒所。

武陵区芷兰街道沙河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依托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创新“3 1 n”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方式,实现了辖区吸毒人员管控率98%以上,示范带动全区14个乡镇、街道规范建立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形成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几何效率,武陵区禁毒委由此被评为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示范单位,打造了“天网清毒的洞庭明珠”沙河模式。

鼎城区灌溪镇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以司法所为平台、爱心法律工作者为核心、社会志愿者为辅助,先后对100余名辖区吸毒人员和从省内、外流转入常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了登记建档、跟踪尿检、后续照管、心理矫治和救助帮扶,2017年3月被省戒毒管理局评为全省10个重点支持创建国家级社区戒毒(康复)的示范站,打造了“疏财祛毒的乡镇名律”灌溪模式。

武陵区聚宝戒毒康复服务中心将戒毒成功典型同伴教育、禁毒志愿者服务、妈妈禁毒联盟等各种社会禁毒力量整合为一体,建立了一支戒毒同伴教育指导团队和50余名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五老”人员组成的阳光禁毒志愿者服务队、阳光妈妈禁毒联盟,创新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禁毒工作,挂牌成立了武陵区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创新孵化基地,为戒毒康复人员开展戒毒技能指导、心理疏导、同伴教育服务,提供过渡性就业服务,构建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的中途岛、加油站,打造了“涅禁毒的阳光家园”聚宝模式。多次受到国家、省、市禁毒委的充分肯定,2017年11月28日,被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8.31”工程推进会作典型推介;2018年1月6日,国家禁毒办、司法部戒毒局和省禁毒办领导莅临调研。

爱心聚能,积极拓展禁毒志愿服务空间

禁毒工作是一项德政工作,仅靠单一的策略和手段无法有效遏制毒品的蔓延,需要大量的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宣传教育、戒毒医疗、就业扶持、临时救助等工作,其中很大一部分需要禁毒志愿者的具体实施和爱心参与。

为了走近戒毒康复人员,帮其树立自尊、自信,重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市强戒所充分发挥戒毒成功典型的榜样作用,指导支持荣获全省司法戒毒百千万戒毒操守典型银奖、金奖的肖友斌自筹资金10余万元注册成立了民办非营利禁毒公益组织——武陵区聚宝戒毒康复服务中心,设立了“肖友斌同伴戒毒工作室”,以阳光禁毒志愿者身份帮助20余名吸毒人员走出“毒窟”,阳光生活。

为了感恩社会、助人自助,武陵区聚宝戒毒康复服务中心还发起成立了阳光禁毒志愿者服务队和阳光妈妈禁毒联盟。善意服务感召着更多的禁毒志愿者,两年来,阳光禁毒志愿者队伍从筹建最初的20余人发展到了现在的100余人,他们用志愿者的大爱,温暖着每一位戒毒康复人员,已帮扶救助戒毒康复人员100余人,开展了200余次禁毒宣讲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场所、进学校活动,参与人数达1万余人;他们定期走访戒毒康复人员家庭,帮助戒毒康复人员化解矛盾,先后为2对戒毒康复人员举办了婚礼,协助政府职能部门有温度地解决了3名戒毒回归人员房屋征拆遗留问题,为200名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回归跟踪服务。

用心筑巢,倾情打造戒毒人员回归家园

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的三个月至一年时间是复吸的高危期。为了帮助戒毒回归人员顺利渡过高危期,使其尽快融入社会,市强戒所从修复社会、家庭支持入手,以沙河、灌溪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为支撑,以武陵区聚宝戒毒康复服务中心为平台,联合建立了戒毒康复人员阳光家园,帮助他们坚定互相监督、互相进步的信念。戒毒康复人员阳光家园成立至今,已接收社区戒毒人员社区戒毒17名,先后帮助20名戒毒回归人员办理了低保,为46名家庭经济特困的戒毒回归人员提供了临时性救济,为40余名戒毒康复人员提供了就业推荐服务。

为了帮助戒毒回归人员顺利融入社会,步入自食其力的正常生活,市强戒所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戒毒康复公益事业,2017年,依托武陵区戒毒康复服务中心,挂牌成立了全省首个民办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基地——武陵区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创业基地,引入常德鼎宏建筑有限公司、湖南桃花山泉有限公司等四家爱心企业入驻基地,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过渡性就业岗位。2018年初,在市综治办、市禁毒办的支持下,联合武陵区戒毒康复服务中心,成立了市戒毒康复人员过渡性就业基地,并在市强戒所旁租赁土地40余亩投资建设过渡性就业基地产业园。目前,过渡性就业基地产业园建设已顺利通过规划部门审批,所需资金由社会力量全额投入,12家海利不锈钢产品常德区域总代理将整体入驻产业园,可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机械加工、电工电焊、物流安装等就业岗位300余个,戒毒回归人员通过产业园“中途岛”,实现从“出所门”到“进厂门”的无缝衔接。

(市强戒所  易泽龙)

分享到: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