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凯发网站 >> 业务信息 >> 学习园地 >> 工作交流 >> 详细内容

津市市三洲驿街道探索基层共商共治“红色模式”

来源:市委政法委 发布时间:2020-01-16 17:14:38 【字体: 】

连日以来, 71岁的曾治平老人又打着伞、穿着雨鞋,开始日常“工地巡查”。津市市三洲驿街道新码头小区改造工地,曾治平老人和老伙伴们每天都要来看好几回。“改造方案是我们一起商量决定的,改造施工是我们一起监督的。”说起齐心扮靓家园的过程,曾治平老人无比自豪,自己家门口的事情自己说了算,再辛苦也值得,连女儿催我们去长沙带孙都要缓一缓。

新码头小区始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是当地有名的老旧小区,违规搭建屋顶阁楼、时常堵塞下水管道……小区改造升级势在必行。要改造,得先拆除违建、清理菜地等。“种得好好的菜为什么要铲掉?”“把厨房拆了去哪儿烧饭?”……起先,居民的反对声此起彼伏。

面对反对声,三洲驿街道党工委书记肖婵和社区工作人员决定把话筒交给居民。2019年4月起,社区“红管家”工作室的党员志愿者们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宣传,听取意见建议。紧接着,街道在小区举办了一场让群众自己说事、议事、主事的“小区论坛”,100多名群众代表与职能单位、街道负责人、“两代表一委员”等面对面,将最棘手、最关心的问题摆到台面上逐一讨论、逐条解决。

从“要我改”到“我要改”,改造方案赢得了所有居民的支持和配合,也唤起了大家共建家园的热情。7月份正式开工后,没有一起阻工。过去小区乱丢、乱放、乱建、乱停的状况得到好转,居民还自发参与施工监督、日常巡查和水电维修等工作。

居民从“局外人”到“主人翁”的转变,得益于三洲驿街道正在推行的“红色治理”模式。肖婵介绍,以“党建引领,社会参与,居民自治”为原则,街道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作用,因地制宜组建各具特色的“红色工作室”,统筹调动公共服务资源,积极引导和鼓励居民充分发挥自主权,自主管理社区公共事务。

桥北社区的“老有为”工作室把日常巡逻与饭后散步结合起来,由“五老”带头每天巡逻两小时,沿路宣传平安创建,主动调解邻里矛盾,自愿参加的居民从最初十几个人发展到50人;柏枝叶社区组织了“红色业委会”工作室,由党员业主领衔发声,协商处理小区管理问题,化解物业与业主的诸多矛盾。各个“红色工作室”,已成为党员干部志愿服务的“践行所”、邻里和睦的“连接点”、社情民意的“汇集站”。

除了看得见的变化,一些看不见的变化也在悄然发生。2019年10月,年近八旬的老上访户张大爷又一次走进了三洲驿街道党工委办公室。这次他不是来上访,而是来递交入党申请书。“我为了证明父亲的清白,多年来一直奔波在信访路上,自己的生活也乱套了,还好我遇到了你们。现在我也想加入党组织,帮助更多像我这样的人走出困境。”张大爷感慨地说道。

为了帮助张大爷化解心中郁结,一年多以来,一方面街道安排专人到临澧、常德等地查询核实老人父亲的档案,另一方面委托“红管家”工作室心理咨询师和党员志愿者与他结成“对子”,在心理疏导和日常照料中开导老人。得知张大爷想为社区出力,“红管家”工作室又将他吸收到社区志愿者团队中来,参与文化宣传、矛盾调解等工作。

“做好社区工作,关键在于让群众有获得感,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津市市委副书记杨文惠认为,三洲驿街道建立基层共商共治“红色模式”,通过设立“红色服务站”,以党组织为核心,把居民发动、凝聚起来,实现了民心在基层聚集、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让城市更有温度,居民更加幸福。

                                                                                      (津市市委政法委  向阳  谢铭峰)

分享到: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