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凯发网站 >> 综合动态 >> 政法动态 >> 高层之声 >> 详细内容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怎么搞今天有了标准答案!

来源:市委政法委 发布时间:2019-12-04 11:14:54 【字体: 】

前不久,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这是“市域社会治理”的概念首次出现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

短短一个多月后,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了。

为啥重视市域社会治理?法报君的直观感觉是,城里的人越来越多了,一些地方的治安、交通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了,真的该治治了。

按照此次会议的说法,那就是市域太特殊了。到底有多特殊呢,会议一连用了三个“特殊”。

——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定位特殊。会议指出,市域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以城带乡的引擎作用、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

以枢纽作用为例,市域层面最大特点就是对上承担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责任,对下又指导基层一线工作,是推动基层治理的组织者、领导者。抓住了市域这个关键环节,就可以起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一句话,市域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

——在矛盾风险防范化解中的作用特殊。会议指出,市域是观察矛盾风险走向的晴雨表、守住安全稳定底线的主阵地、满足人民群众新需要的大平台。

拿主阵地来说,当前矛盾风险系统性、跨界性、传导性特点突出,市域越来越成为防范化解矛盾风险的关键层级。这迫切要求以市域为主阵地,充分发挥市域资源手段优势,从事前、事中、事后的整体视角进行防范,从源头、传导、转化的关键环节进行化解,防止矛盾风险向上传导、向外溢出。

总之,当前一些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汇聚在市域,防范化解矛盾最坚实的力量支撑也在市域。

——在社会治理中的优势特殊。

会议指出,市域具有政策制定的自主空间、解决问题的资源基础、大胆尝试的回旋余地。

以自主空间为例,设区的市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保护方面享有地方立法权,具有更大、更灵活的自主创新探索政策空间。所以,市域有自身独特的基础和优势。

 

怎么构建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四力”“五治”是关键!

既然市域如此重要,怎么构建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呢?会议提出一条科学可行的路径:紧紧围绕一个“方向”,增强“四力”。

一个“方向”就是共建共治共享方向,“四力”便是引领力、统筹力、聚合力、驱动力。

——增强市域社会治理引领力。

靠什么?靠树立系统融合、开放共治、包容协商、精细精致的科学理念。理念一新天地宽,法报君在以往采访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是深有体会。比如,市域具有社会结构多样性、利益诉求差异性、社会关系复杂性的特征,如何形成最大的治理共识呢?

一些地方坚持包容协商的思维方式,统筹兼顾市域不同阶层群体的多样性、差异化诉求,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把共建共治共享的同心圆越画越大。

——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统筹力、聚合力。

增强统筹力靠理顺纵向架构。进一步理顺市、县、乡镇(街道)权责关系,完善权责明晰、上下贯通、层层推进的三级纵向治理架构,形成市级统筹协调、县级组织实施、乡镇(街道)强基固本的市域社会治理链条。

增强聚合力靠完善横向体制。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建设,把分散的资源聚起来。会议指出,党支部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制定行政事务“禁入清单”和拒绝行政事务“负面清单”等做法,都值得借鉴和总结推广。

——增强市域社会治理驱动力。

靠什么?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架马车”。比如法治,会议指出,要用法治思维破解治理难题,针对困扰市域社会治理的痼症顽疾,通过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司法,给社会立“明规则”、破“潜规则”,用法治规范社会行为、引领社会风尚。

又比如智治,会议提出,要借鉴一些地方“城市大脑”建设经验,强化万物互联和数据融合,实现对城市运行的超强感知、公共资源的高效配置、异常情形的及时预警和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

如何检验市域社会治理成效?看到底能不能破解难题!

市域社会治理到底管不管用?关键看其能否破解当前市域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会议直面问题,提出要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补齐短板、应对挑战、破解难题。

——主动补齐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这一最明显的短板。

怎么补?会议提出“三化”。即聚焦流动人口有序融入,推动市域公共服务均等化;聚焦“放管服”改革,推动市域公共服务便捷化;聚焦个性化服务,推动市域公共服务精准化。

以均等化为例,要加大户籍制度改革措施落实力度,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确保到2020年1亿左右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目标如期完成。对暂时不能在城镇落户的,要完善居住证制度,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使流动人口真正在城镇安定下来,增强获得感归属感。

——主动应对治安问题复杂多变这一最现实的挑战。

如何应对?会议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盼、最急、最忧的突出问题为主线,健全经常性专项打击整治机制;以增强社会治安防控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为目标,织密织牢社会治安防控网络;以推进公共安全全覆盖、全链条、全要素管理为重点,增强公共安全管理实效。

以扫黑除恶为例,要把握黑恶犯罪在市域范围滋生蔓延特点,强化“抓省促市”、“抓市促县”策略,强化行业治理、基层治理,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

——主动破解社会矛盾外溢这一最突出的难题。

怎么破?会议提出,完善科学决策机制,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的制度机制,从源头预防社会稳定风险;完善排查化解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体系,大力推行市、县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努力把问题解决在早在小。

总之,就是要使市域成为社会矛盾的“终点站。哪些地市试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每个地市都有机会!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号角已吹响,撸起袖子加油干。法报君从会上了解到,中央政法委将尽快出台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意见,建立健全评价体系,为市域社会治理提供基本遵循、框架设计和方向路径。

这么重要的事,不考核肯定是不行的。会议明确,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纳入平安建设(综合治理)考评,与全国平安建设(综合治理)表彰挂钩。

那么,哪些地市有机会成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呢?

所有地市都有机会,就看干得咋样了。原来,中央政法委研究制定了《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实施方案》、《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明确这次试点与以往不同,所有地市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实行同一申报条件、同一验收标准,以3年为一期、接续推进,做到“成熟一批、验收一批、授牌一批”。

                                                                                 转自《法制日报》

分享到:
×
网站地图